【导语】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浪潮中,苏州非矿院步履不停,攻克重重科研技术难关,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从选矿工艺优化到绿色技术创新,每项成果都为公司发展添能,为行业进步助力。本系列报道将深入科研一线,带您了解这些科技成果背后的创新故事,见证科技如何改变产业,赋能未来!敬请关注!
高岭土,又称瓷土,其主要矿物是高岭石类矿物,质地细腻洁白,兼具可塑性、粘结性与耐火性。从宋代“二元配方”革新陶瓷工艺,到现代造纸、化工、航天材料的应用,都离不开它的身影。
在非金属矿物材料领域,高岭土因其广泛的应用被称为“工业味精”。然而,传统加工技术难以满足高端市场需求。凭借多年技术积累,成功研发出涵盖煤系高岭土与水洗高岭土两大领域的深加工成套技术与装备,攻克了高纯化、超细化、功能化等核心难题,取得了多项技术突破,为高岭土深加工产业提供科学合理的成套解决方案。
苏州非矿院在国内首次将回转窑系统应用于煤系高岭土煅烧,创新开发出“动态煅烧+精准气氛调控”一体化工艺。
气氛可控技术:通过智能调节窑内氧气浓度与温度梯度,实现还原性气氛与氧化性气氛的灵活切换,有效控制铁、钛杂质含量,白度稳定达93%以上,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节能高效设计:采用余热回收系统,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30%,碳排放减少25%,环保效益突出。
自动化控制:集成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煅烧温度、物料停留时间等参数精准调控,产品一致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水洗高岭土资源禀赋差异,苏州非矿院研究团队开发了“分级提纯—超细改性—纳米制备”全流程技术体系:
精细提纯与增白:开发梯次分级-梯度磁选-化学增白联合工艺,含铁、钛杂质去除率大于90%,产品高岭石含量达到90%以上,白度大于88%。
超细降粘技术:采用机械捏合挤压-降粘剂降粘-湿法超细研磨剥片技术,产品粒度达-2μm含量≥90%,粘浓度>70%,产品满足造纸涂料和橡塑填料需求。
纳米功能化改性:通过插层-磨剥-均质-分散技术制备纳米级高岭土,产品平均片层厚度小于100nm,粒径d50<0.5μm,比表面积>30m2/g,满足高端涂料、工程塑料、特种陶瓷等需求。
作为苏州非矿院的优势特色服务矿种,高岭土深加工技术已通过国内外市场的严格检验:煤系高岭土提纯煅烧技术及装备已在山西、内蒙、安徽等地有多个应用案例;水洗高岭土深加工工艺及装备不仅在国内广东茂名、福建龙岩、广西合浦等产业基地落地,更应用于澳大利亚、埃及等国际市场。
基于高岭土剥片分级新技术,苏州非矿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累计获得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及优秀工程设计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充分彰显了技术实力和行业影响力。
在"双碳"战略指引下,苏州非矿院将持续聚焦高岭土深加工技术创新,重点突破纳米级分散与功能化改性技术,满足市场对超纯超细高端产品的旺盛需求,提供从高岭土矿山开采、绿色矿山建设→高岭土提纯工艺研究(实验室小试、中试验证)→高岭土深加工工艺包设计→工程建设→生产运维的全生命周期EPC总承包服务,推动工艺技术装备向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迈进,助力全球高岭土产业价值链向中国集聚。